懷舊飛機欖

懷舊飛機欖

懷舊飛機欖

型 號:pd48
庫存狀態:有現貨
重量:245 g
  • HKD $30.00

重量:245g

昔日中山的街頭小食特別豐富,品種繁多。通常連攤位也不設,一台流動小車、或是一挑貸郎擔,走到哪裏就擺賣到哪裏。

比較令人印象深刻、甚至一想起就覺流口涎的首推那些鹹酸濕小食,甘草梅、鹹酸桃、酸木瓜、酸姜、酸蕎頭、酸辣椒……,大都用白醋泡製但製作方法因物而異,尤其是甘草梅,三、兩分錢一串,大約3-5顆。用小竹簽串著,咬下去酸眯眯,脆生生,食過後還帶有幾分甘草的餘味,簡直是妙極了。

所以做父母的老是要叮囑背著書包的兒女:千萬不要光顧。但看來效果未必很大,因為做父母的本身也常在朗食檔前停下步來。

隻有食物的色香味還不夠,擺攤檔的人另有招徠顧客的辦法,例如賣甘草欖的就常在街上吆喝:"甘草欖,一分錢攬兩攬(一分錢兩顆欖)。"話語雖略帶不文,但聽多了也就習以為常。有的更自備嗩隻吶等樂器,沿街吹奏,有個名為"大鄉裏"的檔主,就能把兩支嗩吶同時塞進兩個鼻孔,一反常例,不用嘴而用鼻子吹嗩吶,用今天的話來說:那也是極"搶境"的!

賣欖的通常的叫法是"雞公欖"或"飛機欖"。極便宜一分錢就能買兩顆,一般是預選用紙包好。甘草欖是用甘草泡製的鹹欖,有的還攔上辣椒末。為取吉祥之意,原煤名"和順檻",後來為廣招徠,檔主常請人扎作一頭大公雞,自已鑽身在"公雞"腹內,沿街叫賣;當時馬路兩旁的樓層一般隻有兩、三層高,樓上的人聽到吆喝,見到招牌"公雞",從樓上扔下一、兩分錢,賣欖人就準克地氫欖穿插過窗戶飛擲到樓上,于是"雞公欖"又變成了"飛機欖"。

"飛機欖"的滋味鹹鹹實實,其實並不佳,那時的人們沒有更多的選擇,勝在方便,所以也普通接受了。隨著其後物質生活的富裕,本小利微的這類生意被淘汰是很自然的。不過,作為一種鄉土特色,一種民俗風情,舊瓶裝新酒,將它重現也頗有意思,計畫興建的孫文西路文化旅遊徒步區"民俗風情館",是可以將此列入計畫的。 澳門為了活躍經濟,搞了一個面向低下層市民的消閒購物場所,稱之為"大笪地"。 其中,傳統的龍舟說唱和雞公欖就被利用為"吉祥物"和招徠的賣點。這裏特刊出近照一幅,讓讀者也由此回味一下昔日的民俗風情:圖的右邊即為"飛機欖";圖的左側是龍舟說唱藝人,請註意龍舟說唱藝人左手所執的木雕"龍頭"扣杖,這是復原了的最古老的龍舟說唱形式。中山還有坦洲的陳石等著名的老一輩龍舟說唱民歌手,但早已不再手執龍頭拐杖。看見這拐杖,不免令人聯想起開位小說中的丐幫。實際上,在舊社會裏,龍舟藝人員街賣唱討錢,在路人眼中與乞丐也沒有太大的區別,民間藝人社會地位的提高,是建國以後的事情。